【少即是多】
已經流行一陣子「斷 . 捨 . 離」與極簡的生活。我們也時常聽到,少即是多 (less is more)。其實,極簡的理念並不是「少」,而是將我們已擁有的最大化。
但家有小孩時,極簡可行嗎?今天分享,從出生到目前小學低年級,如何在家實行極簡的玩具理念 -- 玩具不用多,但要巧。
👉 1. 天然材質,品質好
天然材質(例如:木頭,棉質,金屬,玻璃)可提供幼兒很好的真實感官刺激。如果不是天然材質的物品,建議是品質好的。之前在「玩具選擇障礙」中分享,許多光聲玩具都只能短暫的吸引孩子。所以與其買很多只玩一下子的玩具,不如投資買一些品質好又耐玩的。另外,品質好的玩具很耐用,之後還可以分享給更多人,很環保。
👉 2. 多種變化,好好玩
歷久彌新的玩具,通常有多種變化或玩法,所以買一個,就可以玩很久。今天分享兩個例子:
其中一個陪伴我們很久的玩具,就是小廚房。扮家家酒是小朋友都很喜歡的遊戲。一開始,穩固的小廚房是孩子用雙臂幫自己站起來的一個工具,也是誘因。從可以自己獨立站開始,孩子會模仿家中的成人煮飯,倒水,清潔等的活動。慢慢的,他們會從獨立自己玩,再來利用廚房中的元素,與成人或其他孩子互動(例如:倒一杯水給你喝,拿一個積木當餅乾給你吃,拿布擦拭等)。我們家小朋友大約中大班時,將小廚房變成了一個餐車,自己製作了海報,菜單還有錢,玩起了販賣。有人當老闆煮餐,有人當服務人員或客人。後來還加入了隔壁小店出現競爭者,要如何吸引客人上門的橋段。
現在知道,孩子如果能有真實又安全的廚房環境能做真實的活動(例如:倒水或做餅乾),是個既好玩,又有豐富生活體驗的優質選擇。
________
軟積木除了可以鼓勵練習翻身或爬行的孩子鍛鍊肢體與抓握動作,也是長牙口慾期的好咬物(要注意軟積木無毒並不會被咬斷誤吞)。當孩子能獨立自己坐的時候,會樂在重複堆高然後推倒積木。後續,積木時常也融入了其它遊戲。在大約小中班的期間,孩子很有興趣在重複搭建一個自己設計隔間的建築物或迷宮。當孩子更成熟時,玩軟積木的創意與邏輯,會延續到可塑性更高,也比較困難的樂高或其它建構式玩具上。
👉 3. 靠我自己,動動手
上蒙特梭利學校的小朋友,不管在幼兒園,小學或國高中,都有很多動手做的各種機會。或許因為如此,我的女兒跟兒子都很喜歡透過自己「手」的玩具(例如:編織,摺紙,畫畫,捏黏土,lego 等)。照片中,是我們家小朋友上小學後,除了桌遊與各種棋之外,喜歡玩的一些玩具。就算休息了一陣子,他們都還會再拿出來玩。
有點挑戰的拼圖,是個適合凝聚全家,從爺爺奶奶,爸爸媽媽到同輩小朋友都可以一起參與的活動。選擇有一些困難度的拼圖,完成一次後,小朋友過一段時間還會再試試看,利用每次所學習到的方法,重新挑戰。如果太容易,完成一次後,通常這個拼圖再出現的機率很低。
👉 4. 自己玩,也一起玩
就如扮家家酒,搭積木,拼拼圖,玩具多變的其中一個元素,就是它們是可獨立玩,也是可跟其他人一起玩的。家裡如果有一個小孩或是多個小孩,都能應付。只是如果多個小孩的年齡差比較多或是興趣不同,預備玩具時,就要考慮不同孩子的需求。
👉 5. 替換陳列,輪流玩
尤其在孩子 3 歲之前,要從過多的玩具中做選擇,對他們想要投入與專注是個阻礙。建議使用孩子可獨立拿放的矮櫃子,一次陳列 6 – 8 樣他/她可能會感興趣與適合發展階段的玩具。隨著孩子慢慢長大,依照孩子的狀況,一次陳列的玩具量可以慢慢增多並依照種類分區擺放。當孩子進入小學階段,可提供比較多的選擇,還是以孩子的興趣為主,讓他們自由選擇與拿取。而沒有被陳列的玩具,可以先收納起來,依照孩子的狀態做循環替換。
👉 6. 數量不多,需要等
就如蒙特梭利教室中,每個工作都只有一個。在家裡的玩具,也是一樣。就算家裡有多個孩子,每一個玩具,也都只有一個。為什麼呢?因為孩子會從中練習,當別人在使用時,我需要等待。這是也是練習尊重他人需求以及跟別人溝通與協調的開始。
👉 7. 東西不留,但懷念
有很長一段時間,小朋友會捨不得我把已經不適合他們的玩具送走,所以我只好趁他們去上學的時候處理。上小學後,我會跟他們分析,是不是以前很多東西送走了,根本都沒發現?這就表示,這些東西並沒有在使用,與其一直留著,不如送給真的需要的小朋友。其實,這也是「分享」的練習。
送走很喜歡的物品前,我們會一起好好的懷念它帶給我們的回憶。定期一起整理房間與物品時,一開始我會先提醒他們為什麼我們需要「斷 . 捨 . 離」。很念舊的兒子有時需要一些幫助。當他很難選擇分離時,提供他一些提醒,尊重他保留一些物品,再與一些東西說再見,對他很有幫助。
.
.
極簡生活….少即是多….並不是捨棄或匱乏,而是讓孩子慢慢發現:他/她並不需要源源不絕的新玩具,因為透過自己的創意,可以將已經擁有的東西發揮到淋漓盡致。
同時,孩子也會學習不過度依賴外在的物質刺激,因為他/她知道自己具備了在物質有限的情況下,找到自我滿足與快樂的能力。
極簡是豐餘….這是知足常樂的根源。
.
.
.
.
#極簡是豐餘
#蒙特梭利在我家
#意在育兒 #mind4parenting